轻度认知障碍不易察觉,建议老年人群定期接受认知功能评估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不少老年人听到‘认知障碍’以为就是‘痴呆阶段’,实际上‘轻度认知障碍’值得关注。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且其迹象比痴呆症状更难被察觉。根据《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总患病率为6.0%,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率却高达15.5%。因此我们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应在每年一次的常规体检中接受初步认知评估,从而尽早识别认知障碍。”

9月20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研究室、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在2025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灵曦行动”科普活动上呼吁重视轻度认知障碍的早筛查、早干预,并从四个维度预防认知障碍、干预相关风险因素。

9月20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研究室、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华丽教授在活动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针对认知障碍的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提及多种危险因素及对应干预方式。结合临床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终身学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慢性病管理、维护心理健康。”王华丽建议,青少年时期,应尽量提高受教育水平;中年时期,要注意纠正听力,减少脑损伤,减少有害性饮酒,做好高血压和体重管理等;晚年时期,应戒烟,管理抑郁,加强社会交往和体育锻炼等。

认知障碍有哪些早期表现?王华丽介绍,在认知功能方面,患者可能存在记性差(说完即忘、需他人提醒)、执行能力下降(做事无条理)、语言功能受损、方向感丧失等问题;在情绪上,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安、孤僻、兴趣丧失、被动性增加、因找不到物品而怀疑他人等表现。“如果家人出现上述表现,建议家属陪同就医,进行精准诊断。”

王华丽指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进行性加重,会导致工作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损害。它是以遗忘为主的认知损害,同时还有非遗忘领域如语言功能、视空间、执行功能等的进行性损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人格、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异常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的痴呆患者都会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以及行为异常、攻击性等,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能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加速其社会功能的丧失,不仅加重患者痛苦,也给照护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和身体负担。针对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异常,应在抗痴呆治疗的基础上首选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可加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但应定期评估疗效和副反应。”王华丽说。

本次活动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记忆障碍与诊疗与研究中心技术支持,灵北中国公益支持。


标签:

老年人用降压药,务必注意这5个问题
无糖饮料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吗